滟滪堆

滟滪堆朗读

巨积水中央,江寒出水长。

沈牛答云雨,如马戒舟航。

天意存倾覆,神功接混茫。

干戈连解缆,行止忆垂堂。

译文

在瞿塘峡那湍流之中,巍然立着一堆巨石。到了江寒水浅之时,巨石出水很高。

把牛沉于水中,以祭山林川泽。即使得到保护,在滟滪堆如马时也绝不可行船。

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倾覆危险,于是造物神功设此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。

把系船的缆绳解开。因靠近堂屋的屋檐之下,堂屋屋檐檐瓦坠落可能会伤到人。

注释

滟滪(yàn yù )堆 :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,在四川省奉节县东。

巨积:谓物品成堆。

出水:出自水中。

沉牛:亦作“沈牛”。 谓古代沉牛于水,以祭川泽。

如马:形容滟滪堆之大。 舟航:行船。

倾覆:倒塌;翻倒。

神功:神灵的功力。混茫:亦作“混芒”,指广大无边的境界。

干戈:指战争。《史记·儒林列传序》:“然尚有干戈,平定四海,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。”

垂堂:靠近堂屋檐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宋)乐史|校注:王文楚.太平寰宇记.北京:中华书局,2007-11-01:1101

2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.全唐诗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年10月:997-998

3、张燕瑾 等 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99-201

4、葛景春.杜甫诗选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 2011年10月:89-90

滟滪堆创作背景

  杜甫在寓居成都时,得到好友严武的照顾。而严武去世后,也不得不离开成都,离开寄居已久的草堂,再次过着漂泊的生活。杜甫沿长江顺流东下,于唐大历元年(公元766年)至奉节,也就是当时的夔州。本诗就是过瞿塘峡滟滪堆时,触景生情所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葛景春 .杜甫诗选 .郑州 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1年10月:88

  《滟滪堆》出自《全唐诗》卷二百二十九,此诗描绘了滟滪堆雄浑险恶,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,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的忧虑与无奈。

  首联“巨石水中央,江寒出水长。”开门见山,突出滟滪堆之大,接着下句表现了滟滪堆之高,其中一个“巨”字和一个“长”字,不但突出了滟滪堆之高之险,而且给人以望而生畏之感。

  颔联“沉牛答云雨,如马戒舟航。”这两句化用了当时的谚语之意。谚曰:“滟滪大如马,瞿塘不可下,滟滪大如鳖,瞿塘行舟绝,滟滪大如龟,瞿塘不可窥,滟滪大如袱,瞿塘不可触。“这一联承上而来,突出了滟滪堆的险恶之势。

  颈联在诗人看来,这是上天有意使航船存在着倾覆的危险,于是就使造物神功设此巨石,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。在此,把滟滪险滩化为水候(即水在不同季节变化的情状,并成为警戒行船的标石)。

  尾联诗人在战乱中,漂泊不定从成都乘船辗转至夔州,一路走来险象环生。故最后一句写道:“行止忆垂堂。”“垂堂”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以此喻危险的境地。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以“忆垂堂”为结,不仅写出诗人无尽的忧虑,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现状。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,社会归于安定。

  在艺术上,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首先,借物抒情,从诗歌来看,好似在写“滟滪堆”的自然险恶,而实际上诗人抒发了“行止忆垂堂”的忧虑心情。其次,侧面描写,诗人在诗歌中,多次引用典故谚语,从侧面突出了要表现的情感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杜甫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城阙。愁绝。落花时。野戍残旂雨微。峡中一春无雁飞。

相思。北来音信稀。

()

一时分付雪儿歌。

()

何处又传金椀出,几人争看玉山颓。幽情不是风期旧,异境难从指顾开。

猿鹤已回尘外驾,烟云休造眼中衰。未妨一老同巾履,香火终年谢劫灰。

()

挥手凭栏意气横,狂飙浩荡扫神京。只今惟有寒鸦噪,曾伴楼头万岁声。

()

君才元落落,吾语只平平。意广真堪笑,情亲却自惊。

瘦筇殊未到,短笛为谁横。肺病虽羸甚,犹能倒屣迎。

()

操存不改旧书生,几载官衙饭菜羹。小郭自临三水上,十州同识独清名。

俸钱每用填民歉,坐舫时因送客行。我从能言言不尽,口碑先已到神京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