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塞下曲

古塞下曲朗读

行人朝走马,直指蓟城傍。

蓟城通漠北,万里别吾乡。

海上千烽火,沙中百战场。

军书发上郡,春色度河阳。

袅袅汉宫柳,青青胡地桑。

琵琶出塞曲,横笛断君肠。

译文

  远行的人早早就骑上了骏马,行途直指蓟城的旁边。蓟城北通大漠,我万里辞别故乡。大漠瀚海上,燃起万千烽火,黄沙之中,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。军书急迫,发至上郡,春色青青,越过了中州河阳。长安宫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,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,琵琶呜咽,弹出令人泪垂的出塞曲,横笛声声,令人肝肠寸断。

注释

蓟:州名,治所在今天津蓟县。

漠北:即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。

海上:瀚海之上,沙漠上。

河阳:今河南孟县。

出塞曲:汉李延年造,曲调悲切。

  “塞下曲”,唐代乐府题,多写边塞之事。此篇乃仿古之作,故称“古塞下曲”。

  “行人朝走马,直指蓟城傍。蓟城通漠北,万里别吾乡。”此诗前四句写万里辞家,远赴边塞。早晨骑马出发,直指蓟城,行程匆匆,字里行间透射出一股豪气。

  “海上千烽火,沙中百战场。军书发上郡,春色度河阳。”中间四句写边地见闻。“海上”“沙中”呼应“漠北”。“军书”“春色”,本为静物,加以“发”“度”二字,顿变鲜活,急切迅疾,气势飞动。一写战事,一写时节,一写边关,一写中原,刚健明快。

  “袅袅汉宫柳,青青胡地桑。琵琶出塞曲,横笛断君肠。”最后四句一写色,一写声,颜色清丽,声调凄恻,先喜后悲,更显其悲。

  通观全篇,格调苍凉,既有一点悲,又有一点壮,诚为《河岳英灵集》所评:“发调既清,修辞亦秀”,“足可歔欷,震荡心神。”

李颀
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 ...

李颀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人生百年内,忧乐千万端。念念不相袭,长与岁月迁。

暮年壮心歇,欲入名山巅。缉草为冬裘,拾穗充朝餐。

()

珥笔蓬莱久,三年接御屏。人如若耶月,客是富春星。

莫恨蛾眉短,须愁兰佩馨。金螭东畔立,可许一沉冥。

()
丁澎

秋复秋。愁倍愁。为却多情说尽愁。莫愁休未休。

休未休。愁莫愁。尽说情多却为愁。倍愁秋复秋。

()

逸塘用世人,五十居閒地。岂无髀肉叹,自诡时未至。

时至当云何,奈此囊底智。控弦虽不发,天下识猿臂。

()

山屐经过满径踪,閒来无事不从容。白沙翠竹江村路,云碓无人水自舂。

()

连山忽断禹门开,中有黄流万里来。更欲登临穷胜观,却愁咫尺会风雷。

()